清明节
大观园再现黛玉葬花 倡导生态文明
“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游丝细软飘春榭,落絮轻沾扑绣帘。”伴着葬花吟的乐曲,漫天飞舞的桃花瓣纷纷落下,只见黛玉肩上担着花锄,锄上挂着花囊,手内拿着花帚,绕过山坡款款而来,再现了“黛玉葬花”经典片段。
黛玉最怜惜花,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。宝玉得知后,陪伴着黛玉走到桃花树下,他们一起把吹落的花瓣装进花囊里,葬在了花冢下。眼前这凄美动人的场面便是《红楼梦》书中“黛玉葬花”情节的经典再现,也是大观园在彩排清明节期间“生态文明,美丽北京”的特色活动之一。
据大观园管委会主任马俊潼介绍,在清明节期间(4月4日—4月6日),大观园为游客提供了义务古装导游讲解。每日上午10:00宝哥哥和林妹妹在南门内准时迎候游客,前来的游客不仅可以免费得到大观园特意为游客制作的“梦”字帖,还可以在西南侧的桃花林看到红楼梦中“黛玉葬花”情景的经典再现。
今天,大观园邀请游客一起参与“黛玉葬花”。宝哥哥、林妹妹等红楼人物给游客送上了盛开的花枝,带领游客来到花冢前,一同遥梦寄情林黛玉,共同演绎“黛玉葬花”经典篇章。之后,宝黛还带领大家踏青怡红院,观赏怡红院东墙外的“二乔碧桃”和院内的西府海棠。“二乔碧桃”这种桃树能开两种颜色的花,红色的花朵象征着宝玉,粉色的花朵象征着黛玉,交相呼应,同根生长,,游客们在赏花的同时,也见证了宝黛爱情的忠贞不渝。怡红院内的西府海棠又叫“女儿棠”,其势若伞,红若施脂。西府海棠又叫“女儿棠”,它其势若伞,红若施脂。它的生衰暗示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。赏完怡红院的美景,游客来到小舞台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清明节红楼文化专场演出。文化踏青,文明祭扫,游客在大观园里体验了别样的清明风俗。
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、缅怀先人的节日,也是远足踏青、亲近自然、催护新生的好时节。大观园结合清明民俗,深度挖掘红楼文化,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,与建设“和谐、绿色、美丽、文明”公园的宗旨紧密结合,用多彩的文艺形式演绎“生态文明,美丽北京”。
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
2013-4-4


 |